• 网站首页
  • 时政
  • 国际军事
  • 警法专题
  • 公益
  • 无人机
  • 狐度
  • 数字之道
  • 知世
  • 神吐槽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际军事 > 正文

栏目导航

  • 时政
  • 国际军事
  • 警法专题
  • 公益
  • 无人机
  • 狐度
  • 数字之道
  • 知世
  • 神吐槽

中韩“近海爆发性生物来源和防控研讨会”召开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2-05-19

  日前,中韩“近海爆发性生物来源和防控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会议主题是“近海爆发性生物水母、马尾藻以及互花米草发生来源及防控”,

  据介绍,该会议是基于2014年双方签订的海洋环境管理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的双边会议,旨在交流两国在近海爆发性生物水母以及近年来聚集的马尾藻和互花米草等生态灾害研究项目取得的进展,并讨论双方除原有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涉及的合作内容外,基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实施计划摘要”框架下未来中韩双边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与研究合作的新方向。

  来自韩国海洋环境管理公团、国家渔业科学研究所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位科学家线年大型水母在我国黄渤海的数量比近几年更有所增加,就此问题,

  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芳介绍,其课题组针对水母生活史不同阶段进行了防控措施。例如,课题组研发了水母水螅体气泡清除消杀装置和防污涂层清除技术,该技术经试验可有效降低实验海域附着基表面水母水螅体的附着密度。课题组还建立了针对典型海域水母的源头防控技术,物理疏导技术及高效自动化清除装置的水母防控系统。这些措施对特殊服务功能海域的水母防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姜鹏说,该课题组利用分子遗传分析技术研究我国黄东海马尾藻的漂流路径。研究发现,采集到的飘浮型马尾藻样品具有高度的遗传同一性,显示出其具有单一的遗传来源和在漂流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环境适应性。这项重要成果为进一步开展马尾藻溯源和相关海域国家的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上世纪80年代进,互花米草进入山东,2010年以后,其扩散速度每年以8.8%的速度增长。截至2020年,互花米草在山东省侵占面积达9677公顷,造成严重生态灾害。

  烟台海岸带所副研究员谢宝华介绍,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在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针对互花米草的繁殖和生长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的综合治理方法,有效控制了互花米草的进一步入侵。来自韩国海洋环境管理公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介绍了水母和有害藻华在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双边合作情况。

  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主持总结研讨,就未来中韩双方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提出了新的合作方向,经讨论,中韩双方决定未来在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海洋生物保护方法、爆发性生物发生机制和防控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


  • 上一篇:每人200万!三人荣获潍柴高端人才特别贡献奖
  • 下一篇:打好疫情营养战!华农顶顶鳗助力医护人员鳗鳗动力
织梦CMS官方 DedeCMS维基手册 织梦技术论坛
Power by DedeCms